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教育科学学院期初教学检查总结
新学期伊始,为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教育科学学院全面展开了期初教学检查工作。此次检查聚焦于教学任务书、教学进度表、教学课件、教案以及课程标准这几个关键教学要素,每项内容都严格对应教师的教学职责,确保教学过程的规范性和高效性,旨在通过细致深入的审查,为新学期教学活动筑牢坚实基础。
一、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作为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以及学业质量标准等,为教学评价提供了统一的标准。本次检查对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确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据可依。
检查发现,学前教育和早期教育两个专业课程标准基本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对课程教学起到了有效的规范和指导作用。但在部分课程标准的更新方面还存在一定滞后性,未能及时反映学科前沿动态和行业发展需求。学院要求相关教师结合学科发展和市场需求,及时修订完善课程标准,使其更具科学性和前瞻性。
二、教学任务书
教学任务书明确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为整个学期的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指引,明确规定了每门课程的基本信息、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考核方式等重要内容。
在检查过程中,学院严格把关教学任务书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检查发现,大部分教师的教学任务书填写规范,各项信息清晰明确,对课程教学目标的阐述具体且贴合专业培养需求,为后续教学活动指明了清晰方向。其中,宋加杰老师、马彩霞老师、党涵老师、张秋丽老师等设计的教学任务书表现出色。然而,也有个别任务书存在一些小问题,如个别表述不够精准,部分教学要求缺乏量化指标等。针对这些问题,检查小组及时与相关教师沟通反馈,督促其进行修改完善,以确保教学任务书能够切实发挥引领教学的作用。
三、教学进度表
教学进度表则详细规划了每一阶段的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进度与学生掌握知识的节奏相匹配。它详细规划了课程在整个学期内的教学安排,包括教学内容的分布、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周次的分配等。
各教研室主任仔细核对每份教学进度表,查看其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进度的节奏是否紧凑适度。从整体情况来看,多数教师制定的教学进度表科学合理,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接受能力,预留了适当的复习和答疑时间。但仍有少数进度表存在教学环节不够细化、实践教学安排不够充分等问题。学院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要求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学进度安排,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是教师授课的重要辅助工具,它们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在检查教学课件时,重点关注了课件的内容质量、设计排版以及多媒体运用等方面。许多教师的课件制作精良,内容丰富且准确,逻辑清晰,图文并茂,能够将抽象的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同时,合理运用了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元素,增强了课件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如杨博老师、张龑老师、周星宇老师、毕琬卉老师、徐芳杰老师、王茹老师等。不过,也有部分课件存在文字过多、色彩搭配不协调、缺乏互动设计等问题。针对这些不足,学院鼓励教师学习先进的课件制作理念和技术,注重课件的简洁性、美观性和交互性,以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五、教案
教案则是教师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是课堂教学的“剧本”。
检查过程中,着重查看教案是否完整,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重难点是否突出,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过程是否详细合理等。大部分教案书写规范,教学环节完整,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如胡子微老师、张怡君老师、蔡天策老师、何忠霞老师、王冰融老师等。但也有个别教案存在教学过程过于简略、教学反思不够深入等问题。学院建议教师在撰写教案时要更加注重细节,深入思考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教案质量。
通过本次期初教学检查,教育科学学院全面了解了教学准备工作的现状,既发现了亮点和成绩,也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学院及时召开总结反馈会,向全体教师通报检查结果,并提出了明确的整改要求和期限。此次检查不仅为新学期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今后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积累了宝贵经验。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教育科学学院的教学工作将不断迈上新台阶。
教育科学学院教务办
2025.2.18
编审:毕琬卉
签审:张䶮
审核:党涵